最近总有人讨论诺丁汉森林的转会操作,尤其是在马里纳基斯入主后,城市球场的球员进出就没停过,跟走马灯似的。翻看这份俱乐部史上最贵球员出售名单,倒像是在回顾森林这十几年从英冠泥潭到英超保级的沉浮史。
榜单上那些名字,有些让人感慨,有些则有点哭笑不得。
比如布里特·阿松巴隆加,排在第七。这名字能瞬间把人的思绪拉回到森林队还在英冠挣扎的岁月。我记得他从彼得伯勒联队过来时,就是个纯粹的射手,进球效率很高。在那个年代,一个赛季能稳定进15个球的前锋就是宝贝。后来米德尔斯堡花了创队史纪录的1500万英镑把他带走,当时觉得森林这笔买卖做得真不错,毕竟对于一个英冠俱乐部来说,这笔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。
再往下看,是马蒂·卡什,第八位。这笔交易现在回头看,简直是教科书般的青训变现。一个从自家青训营里走出来的孩子,从边锋改造成英超级别的右后卫,打了141场比赛,最后以140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阿斯顿维拉。我得承认,当时不少人觉得这个价格挺公道,但看看卡什后来在维拉的表现,甚至踢上了欧冠,还成了波兰国脚,这1400万就显得太便宜了。维拉捡了个大便宜。不过对当时的森林来说,这笔钱是实实在在的救命钱。
最有意思的还是并列第十四的米凯尔·安东尼奥,2015年,700万英镑卖给西汉姆联。现在看来,这数字简直像个玩笑。安东尼奥在西汉姆联进化成了一个多么强悍的中锋,这事儿所有人都看到了。这大概是森林球迷心里“永远的痛”之一,也是足球生意里最常见的故事——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放走的下一个球员,会不会在别处成为传奇。这种看走眼的事,每个俱乐部都干过,不稀奇。
当然,进入英超时代后,森林的转会操作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。榜单前列的那些名字,几乎都是近两年的手笔,而且 turnover(人员更替率)高得吓人。安东尼尼·埃兰加,从曼联花1500万英镑买来,两年不到,据称纽卡斯尔联花了超过5000万镑接手。这种短期内资产翻几倍的操作,很明显是现代足球经营模式的产物,球员更像是资产负债表上的一个项目。
穆萨·尼亚哈特和奥雷尔·曼加拉也是类似的例子,尼亚哈特,来了两个赛季,总共没踢几场比赛,就让里昂掏了2700万英镑。曼加拉在队里待了两年,也算是个常规轮换,转身就被卖去了里昂,还迅速租借回了英超的埃弗顿。这种操作,对于需要满足财政公平法案(FFP)的俱乐部来说,简直是续命良方。
还有一笔交易我个人觉得特别值得玩味,门将奥德修斯·弗拉乔季莫斯。他在森林的英超生涯就出场了5次,然后纽卡斯尔联就愿意花2000万英镑买他。这笔交易里还牵涉到埃利奥特·安德森反向加盟森林,两家俱乐部像是进行了一次心照不宣的资产互换,从而在账面上美化了各自的财务状况。这种操作在如今的英超不算秘密,但看到它如此直白地体现在转会费上,还是让人感叹规则之下的“智慧”。
布伦南·约翰逊则是另一个青训的成功案例,但和卡什不同,他的离开更像是森林升上英超后的必然结果。作为本地的英雄,他在帮助球队冲超的过程中居功至伟,在英超的第一个赛季也表现出色。热刺在转会窗截止日砸下重金,森林很难拒绝。这笔钱极大地缓解了俱乐部的FFP压力,但从情感上讲,卖掉自家最出色的青训产品,总归是件令人五味杂陈的事。
回看这份榜单,从几百万英镑就能让俱乐部兴奋不已的英冠时代,到如今动辄几千万甚至半个亿的球员交易,诺丁汉森林的生存方式已经彻底改变。这背后,既有俱乐部重返顶级联赛的雄心,也充满了职业足球最现实、最冰冷的商业计算。那些名字,无论后来是成为巨星还是匆匆过客,都成了森林这家百年俱乐部历史卷宗里,代表着某个特定时代的一行注脚。
发表评论